2018-10-30()
再见金庸!一生成就武侠书剑江山
笔名金庸、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逝世,享年94岁。金庸笔下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
香港文化名人查良镛以创作新派武侠小说时用的笔名金庸而为世人所知。据香港媒体报道,他于北京时间10月30日离世,享年94岁。金庸早年于香港创办《明报》系列报刊,他亦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后与古龙、梁羽生合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剑客”。亦是已故知名中国诗人徐志摩之表弟。一直以来,金庸笔下的著作屡次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对华人影视文化有很大的贡献。
如果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无可比肩的畅销书罗列出来,金庸的武侠小说一定绕不开,其在征服了无数读者的同时也掀起学术界对其进行研究的热潮。金庸擅长写大侠。像早期中国的武侠剧《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的郭靖,襄阳城头拒万敌,卧榻犹思靖康耻,从一个草原长大的朴素少年,最终成为人人服气的“侠之大者”。又如《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从丐帮的青年才俊,到契丹的南苑大王,最后慷慨一死,内心想要换取宋辽和平。无论是港版还是张大胡子那版,萧峰之死都赚足了观众的眼泪,他的死,也是一次“大侠的殉道”。
一如笔下的小说主角,金庸前半生漂泊流离、多灾多难。灾难磨利了他的笔、漂泊打开他的视野,造就金庸盖世的才情与豪气,成就中国武侠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书剑江山。 金庸生于1924年,浙江海宁人。诗人徐志摩是其亲舅舅之子,但两人年纪相差甚多,并无交流。
查家书香传世,康熙年间赢得“一门七进士,叔姪五翰林”的美誉。 金庸从小对家中挂的康熙题字“澹远堂”印象深刻,对康熙特别有好感,康熙也成为“鹿鼎记”中的重要角色。 金庸原可像“表哥”徐志摩,十几岁就到海外喝洋墨水。但就读嘉兴中学时,八年抗战爆发,金庸失去家庭经济援助,随学校迁入浙江山区,开始流亡学生的漂泊生涯。
15岁时,他和同学合作出版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成为畅销书,所得版税足以支付他和妹妹的生活费。 金庸曾受军事训练,会开枪、丢手榴弹。 他也曾在西南苗人和汉人聚居之地生活两年。冬夜苗族汉族围著火堆唱歌,金庸拿铅笔一首首记下,总计一千多首。这些民歌丰富了金庸文采,也让金庸作品多了瑰丽的民族色彩。
1941年,金庸进入位于重庆的中央政治学校(即政大前身),就读外交系。 他回忆,当时生活刻苦,他常躺在一张长凳上睡觉,“一睡一个小时,怎麽睡都掉不下来”。小龙女睡在绳子上的桥段,灵感就来来自这一段“睡板凳”的经验。
金庸笔下的大侠令狐冲、杨过,因“胆大妄为”遭逐出师门。金庸本人亦是如此。 念浙江省联合高中时,金庸便曾因写文章讽刺训导主任遭开除;到了中大,他因又看不惯国民党职业学生的横行,和训育长产生争辩,遭学校勒令退学。
毅力过人的金庸,总能把绝境转成助力。离开中大后,他到表兄蒋复骢当馆长的中央图书馆任职两年。期间金庸阅读大量西方文学,包括大仲马、狄更生、雨果、希腊悲剧等。日后他将西方文学融入中国传统武侠小说之中,为武侠开创一片新江山。
曾有人分析金庸小说主角特色,如郭靖、杨过、张无忌、段誉等,必须经过重重难关,才能练成绝世武功。不像古龙笔下人物如楚留香,一出场就是大侠。这其实反映金庸的人生经历与处世哲学——所有的苦难都是成功果实的养份。
金庸笔下作品无不将情字融入小说之中,制造了不少教人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现实中金庸的感情生活亦相当丰富,先后经历3段婚姻,1947年,23岁的金庸认识比他年轻5岁的杭州人杜冶芬,最后因聚少离多而分开;金庸其后认识第2任妻子朱玫,二人在1956年结婚,育有4名子女,原本婚姻美满,可惜好景不常,长子在美国因情自杀,金庸大受打击,夫妻经常吵架。金庸经常于酒吧借酒消愁,其间认识了侍应林乐怡。他们的感情发展迅速,金庸决定与朱玫离婚,再与年轻29年的林乐怡结婚,展开第3段婚姻。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联中的14个字,正是他14部武侠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还一部不在其中的,便是《越女剑》。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金庸开始武侠小说的创作,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
1955年,《大公报》下一个晚报有个武侠小说写得很成功的年轻人,和金庸是同事,他名叫梁羽生。那年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即将完结,而他的创作又到了疲惫期,于是,报纸总编辑邀请金庸将武侠小说继续写下去。
虽然此前从未写过小说,但凭借他对武侠小说的了解与喜爱,金庸还是答应接替梁羽生的任务。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镛字拆开,做了一个笔名,《书剑恩仇录》正是他的第一部武侠作品,作品一炮而红。
此书成功之后,金庸又在短短的几年内创作了《碧血剑》《雪山飞狐》和《射雕英雄传》等作品,一时间风靡全港。十余年间,他写下15部洋洋大作。80年代初,广州一家杂志开始连载《射雕英雄传》,金庸的武侠小说正式进入内地。时至今日,即便你始终不曾看过他的原著,但其作品在两岸三地不断被改编成的影视剧,可能也是陪伴你成长的一个标志。
虽然作家王朔曾批评金庸小说是现代社会四大俗之一(还包括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四大天王),但金庸倒不觉得这是一个坏的批评,他说俗就是接近很多人,或者很多人喜欢它。确实如此,金庸的武侠小说受到了社会各阶层读者的欢迎,他曾获得了两岸三地最高领导人的接见,也被普通的男女老少所喜爱。
金庸武侠小说之所以流行,主要原因是它对传统武侠小说的升华和超越。让武侠成为半人半神式的人物,是八九十年代武侠小说、武侠片的主旋律。在这些作品中,武侠是正义的裁判、是社会秩序的守护者,也是百姓的救命人。 金庸先生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在西方并不了解中国现代文化状况的时候,金庸的作品是一张很好的名片,直至今日,金庸的作品在海外仍有很大的影响力。
他的离去,被称为一个时代的谢幕。 有人曾经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老先生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如今斯人已逝,笑书神侠倚碧鸳,飞雪连天射白鹿。先生千古,一路走好。
热门事件Hot